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征文通知
时间:2021-02-05 来源: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作者: 浏览:339

导读

“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”拟于2021年5月在苏州市举办,会议主题聚焦“后疫情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升级”。现围绕会议主题公开征集论文,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18日。



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,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承办的“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”拟于2021年5月在苏州市举办。为进一步扩大年会的学术交流范围,全面提升年会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,本学委会决定围绕年会主题公开征集论文,欢迎各位委员和广大规划工作者踊跃投稿,积极参加本次年会交流。具体事项通知如下。


一、会议主题



后疫情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升级


二、论文选题



01

国土空间规划建构与协同发展


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构建正在进行,关系着社会变迁、制度变迁以及结构性变迁。城市治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,如何促进城市政策的协调与整合,包括:不同部门的城市政策的整合,例如规划、建设、交通、住宅、农业等部门;以及城市群发展中不同地方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整合。可尽量结合其他国家在规划改革与转变中的经验。


02

城市韧性提升与健康可持续


我们正经历全球气候变暖的长期挑战,及突发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的双重考验。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,如何振兴城市经济,提升城市韧性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,创造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并实现碳中和目标?尤其在城市结构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政策、交通运输、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升级,结合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借鉴。


03

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城市


智慧城市如何才能利用好科技的进步,将城市规划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技术结合在一起?例如配置公共卫生及教育设施、优化车流与人流所需的强大数据连通性;文化、医疗等设施的远程体验和会诊所需要的直播技术及在线互动。科学技术有可能为城市带来超越危机的模式和运行方案,如何促进规划数字化转型,发展智慧服务、智慧交通、智能建筑、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城市等目标,以更高效的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,改善人民生活质量,适当结合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。


04

地域风貌特色保护与城市更新


全球化背景下“保护地域城市风貌特色,塑造有特色的国土空间格局”的价值引领作用日益凸显。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好“城市文明的根”,需要借鉴国际和地域城市风貌特色保护成功实践经验,充分运用文化、艺术、建筑遗产保护、规划设计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,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生产、生活、生态重建的规划过程中,从而塑造可持续的、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。


三、论文收集



1、论文征集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18日。


2、请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,电子邮箱地址为int@planning.org.cn,请勿重复投稿(具体联系方式见后)。


3、稿件的电子文档名称采用文章标题,投稿时请将稿件以电子邮件“附件”方式发送,在邮件主题栏中填上“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投稿”字样。


4、正式会议通知及会议日程安排,将在2021年5月发布。


四、论文评选



1、会议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所有应征文稿进行匿名评审,符合主题要求和质量要求的论文,收录会议论文集;入选会议论文集的论文,择优在本次年会上安排宣讲。根据论文的质量和情况,入选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将择机出版正式论文集。


2、论文录用者将由学委会秘书处于2021年5月之前统一通知审稿结果、并联络论文交流事宜,请及时查收电子邮件;未录用者不再另行通知。


3、本次年会交通、住宿等需论文作者自行安排。


五、会议时间与安排(暂定)



5月28日(星期五)

下午

报到


5月29日(星期六)

上午

开幕式+主题报告

下午

3个平行分论坛

 图片

分论坛1——国土空间规划建构及协同发展

 图片

分论坛2——城市韧性提升与智慧城市

 图片

分论坛3——地域风貌特色保护与城市更新


5月30日(星期日)

上午

学术调研


六、联系方式



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处


联系人:何婧、樊明捷


电话:86(755)83037738、86(755)83037598


传真:86(755)83788234


电子邮箱:int@planning.org.cn


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

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

学术论文撰稿须知

 

一.著作权(作者投稿年会意味着作者认可以下有关著作权的规定,敬请作者留意)


1.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学委会”)对所发作品享有中文专有出版权,包括海内外简繁体版本印刷出版权和电子出版权。


2.作者向学委会投稿期间不得事先或同时向其它出版物、会议或论文竞赛投寄相同或相似内容的稿件。


3.作者文责自负,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。


4.各类基金资助项目、获奖项目请在来稿时以脚注方式注明,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。


5.学委会对来稿保留修改权,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。


二.稿件的技术要求


1.选题需围绕年会主题。请在文章的标题下方标注选题领域。


2.学委会秘书处不对论文本身进行编辑,请作者严格执行以下论文文字格式要求:


    2.1 全文字数控制在8000字以内,采用Microsoft Word软件通栏排版。


    2.2 页面尺寸为A4,边界按Microsoft Word缺省值设定(上下25.4mm,左右31.7mm)。


    2.3 文章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,三号宋体加粗,居中排版;空两行为作者姓名,五号黑体,居中排板。


    2.4 空两行为文章摘要和关键词,小五号楷体,左齐,首行空两格。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,应包括研究的目的、采用的技术方法、创新点以及主要结论,避免空话、套话,300-500字;关键词3-7个,要选择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,首选《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》和《建设汉语叙词表》中使用的术语,词义应尽可能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,避免使用上位词或下位词,一般为名词或词组,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。


    2.5 空两行为正文,五号宋体,左齐,首行空两格,1.5倍行距。文稿采用层次标题形式,即1、1.1、1.1.1、1.1.1.1……,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,左齐;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;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楷体;四级标题同正文。


    2.6 正文后附注释和参考文献,“注释”两字和“参考文献”四字居中排;注释和参考文献用小五号楷体,左齐,首行空两格,1.5倍行距。


    2.7 参考文献后为作者简介,包括姓名,性别,出生年月,最高学历,工作单位,职务、职称。


    2.8 论文最后另附一页,包括以下内容:所投稿件原创性声明、稿件标题、作者姓名、性别、出生年月、最高学历、工作单位、通讯地址(含邮政编码)、职务、职称、联系电话(单位、家庭、移动电话)、传真、电子信箱。


三.其他事项


1.限于人力和财力,来稿一律不退,敬请作者自留底稿。


2.学委会秘书处将在收到稿件后回复作者,作者请勿重复发送稿件。


3.正文中(包括脚注和尾注)请勿出现作者个人信息。